清華五道口科研:從方寸之間,到廣闊天地

時間: 2022-04-29 08:26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十年,歲月穿梭, 

小院之中,紫藤幾度開落,

見證着她的初心如磐,笃行緻遠。

 

十年,辦學興業, 

紅樓之下,從拓荒草野,到桃李滿布,

她敢為天下先,創造出新的世界。

 

她是燎原的星火,是引航的燈塔,是矗立的标杆,

人們親切稱之為“五道口”,

也贊譽其為“金融黃埔”。

 

傳承創新,笃行奮進,

從2012年到2022年, 

是屬于Betvictor中文版的

拾年。

十年.jpg

清華五道口科研的基石是什麼?是對中國的金融實踐的深刻探索,是對中國社會經濟實踐的深切關懷,是以一流的學術能力為“帆”,以一流的智庫建設為“槳”,以理論為實踐領航,主動建立起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于國情的研究導向,直面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問題和重大關鍵問題,五道口是學術、政策和市場三方面交彙的地方。

學院成立十年來,随着成功引進多位享有國際聲譽的全職師資,學院的學術水平和科研總體實力躍升到了新的高度。當前,學院的學術研究布局日益清晰,科研平台日臻完善,産學研合作的模式日趨多樣、規模日益擴大,在科研創新能力飛速提升的同時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領先亞洲,世界一流,學術研究碩果累累

“在追蹤國際一流金融期刊的論文時,我發現很多有影響力的學者都來自同一個研究單位—PBC School of Fi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讓我獲得學術靈感的啟發之餘,非常渴望有一天可以與這些學術著作的作者面對面地請教問題、交流思想”,學院一位博士研究生這樣說到。

如何衡量科研團隊的學術能力?學院不“唯論文”,但國際一流的論文發表是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截至2021年底,學院全職正教授在國際一流期刊上平均每人發表的A+類論文超過7篇,領先于亞洲其他金融院系。學院自成立以來,在國内外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或被接受高水平學術論文共311篇,國内外發表的數量和質量均處于較高水平。在這些碩果累累的研究成果中,“紮根中國大地,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是共同的課題。

一本著作的出版往往是作者“十年磨一劍”的結果,是其多年學術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截至2021年底,學院已出版著作 40部、著作章節12篇,内容涉及金融科技、家族企業、行為金融、企業創新、金融危機等金融熱點問題,在社會上産生了廣泛影響。依靠多年在學術領域的深耕,不斷探索金融前沿理論與實踐問題,清華五道口已經成為金融業内公認的“學術殿堂”。

承擔使命,建功時代,關注中國金融現實問題

學院如何更好為國家政策建言獻策?要胸懷大局,發現真問題,研究真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對策。金融是常為常新的,金融科研也因此日新月異。一方面,要抓住有趣的現象做本質與規律性探究,這是學科建設的根本任務;另一方面,要在補齊金融科技、直接融資發展等短闆方面建言獻策,這是應用型學科服務社會的應有之義。

自成立以來,學院主持、承擔的各類重大科研項目,結合前沿金融理論與實踐,聚焦國家金融領域的難點、核心問題,涉及我國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聚焦金融領域中的難點核心,緻力于服務國家方針戰略規劃,充分發揮政策咨詢的功能。

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學院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主持了“綠色金融全球領導力項目和‘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研究”“促進BRI綠色發展的綠色金融政策研究”等10個國際合作項目,就發展綠色金融開展經驗交流和學術研究,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開發相關綠色投資方法論和工具,促進國内外相關機構更好更快發展綠色金融市場,從而推動實體經濟向綠色與可持續發展轉型。同時,總結金融支持“一帶一路”的經驗教訓,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戰略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如何應對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代表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沖擊、如何倒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并将不利的外部條件轉化為内生發展動力,成為亟待研究解決的現實問題。學院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項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對策”,解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提出在疫情等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下應對突發事件的柔性和韌性戰略建議。

2020年4月13日,《疫情下的中小微經濟恢複狀況—基于百萬量級中小微企業經營數據的分析》研究報告發布。報告利用脫敏後的百萬量級中小微企業的稅務、發票、支付、工商等多個數據源整理的企業經營類數據,構建全國、各行業、各地區以及小微企業的“道口中小微經濟恢複指數”,研究我國中小微企業在此次疫情沖擊下的經濟恢複狀況。研究疫情下的企業經濟活動恢複狀況以及疫情對經濟的具體影響既具有學術價值,也具有現實意義,更為政策制定機構提供最新情況,有利于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企業扶持政策。

體系完善,兩翼齊飛,智庫建設成效斐然

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建設一個金融智庫,這是學院一開始就确定的,建言獻策是這個金融智庫的使命。在國内外經濟金融形勢日益複雜的背景下,學院從建院之初便将籌建一流智庫作為學院初創期的重要工作,并将智庫建設的目标定位于“提高我國金融政策性研究的準确性、科學性和有效性”這一高舉高打的位置上。

2014年5月,定位“國家級金融智庫”的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成立。研究院的目标是立足國家,從全球化的視角看問題、分析問題,以高端的學術标準發出獨立聲音。研究院目前下設17個研究中心,在為監管機構提供政策研究支持的同時,集中力量在深化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等重要金融領域,完成了一系列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高質量成果和報告。

2017年12月,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成立,下設9個研究中心,在金融科技的前沿發展,數字技術與金融領域的融合實踐,金融科技的監管研究,金融科技的創業企業孵化四方面開展工作,緻力于發展成為跨學科研究平台、政策建言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和創新孵化平台。 

學院成立之初便設立的中國金融案例中心,旨在打造具有學術與業界影響力的中國金融案例庫,“把案例寫在中國大地上”,讓世界傾聽中國金融的聲音,為國家金融改革發展做出具有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截至 2021 年底,案例中心累計開發并形成各層次案例 300 餘篇。

目前,學院已形成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兩個校級研究院和32個院級研究中心組成的科研機構體系,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兩翼齊飛,學術水平和智庫影響力不斷提升。

勇于擔當,引領實踐産學研轉化全面推進

建設創新型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需要高校勇于擔當。如何以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和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除了學術與政策研究以及人才培養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促進産學研合作。

2013年,學院發起建立清控三聯創業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公司基于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究積累,緻力于該領域的産學研孵化和投資。已成功孵化和投資10餘家創業企業,包括華道征信、紫荊教育、清控未央、道口金科、華控清交等。

2014年,依托互聯網金融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未央網正式上線。2017年,清控未央科技有限公司從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成立。未央網與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持續開展密切合作,建立多元化學術研究團隊“未央研究”,以企業案例、研究報告、論文等形式呈現研究成果。2018年,緻力于解決小微企業大數據風控算法問題的北京道口金科科技有限公司由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成立。

近年來,學院在産學研合作的道路上取得了長足進步,産學研合作的模式日趨多樣,規模日益擴大,機制進一步健全。

科研不僅僅是為了學術興趣,做研究一方面要有嚴謹科學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應該“接地氣”,研究應該面向解決中國的重大問題,這是學院在科研工作中一直貫徹的理念。展望未來,學院以宏觀金融、公司金融、資産定價三個學科方向為核心,立足中國金融研究實際,關注跨學科交叉融合,推動行為金融、國際經濟、金融科技、中國金融問題四個重點方向的發展,實現傳統優勢學科方向和新興學科相輔相成,形成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高質量研究成果,引領中國金融實踐。清華五道口科研,于方寸之地,盡展天地胸懷,體現着五道口人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