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團總支組成多支實踐支隊,在“聚焦雙循環、助力新鄉村”的實踐主題下,奔赴祖國各地,深入國家重點戰略需求、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基層一線了解發展形勢,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以昂揚、奮進的姿态獻禮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用實際行動踐行“百年接力,強國有我!”

2021年6月25日至7月4日,來自Betvictor中文版的11名師生深入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資區開展了為期10天的實踐調研。實踐支隊圍繞“聚焦新發展格局,尋路雙循環經濟”主題,以“尋紅色足迹,看今日漳州,議未來發展”為主線,通過黨員訪談、紅色基地參訪、基層黨組織共建、座談會交流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黨史和紅色理論。
此次漳州之行中,支隊成員先後進入沙洲村、社頭村、鴻漸村、沙坂村,與當地聯合開展黨支部共建活動,了解基層黨建,感受當地民生。
沙洲村位于漳州台商投資區東美片區,通過參觀村史館,支隊成員了解到沙洲村是“龍江風格”的發源地之一。在1962-1963年曆史罕見的特大旱災中,“損失八百算啥,救活六萬要緊”的角美公社沙洲大隊成為堵江抗旱“舍卒保車、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倡導者和催進者,這一事迹也成為“龍江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支隊成員深感龍江精神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寫照,被其飽含“舍己為人、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跨時代精神品質深深打動。

圖為實踐支隊在漳州村落調研走訪
在社頭村地鐵征遷指揮部,支隊成員有機會對基層土地征遷工作的開展進行調研。廈門地鐵6号線的建設對漳州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其建設需要征用耕地,社頭村官路自然村也必須整村遷移,但在地鐵征遷工作中,始終堅持“一切工作本着以為人民服務”的态度,切實維護和保障群衆的根本利益。征遷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登門拜訪,村裡黨員帶頭搬遷,征遷組全體工作人員連續加班......在這裡,支隊成員為當地真正心系村民而感動,又深刻體會到基層幹部作為和群衆的溝通者、完成群衆工作“最後一公裡”的艱辛和偉大之處。

圖為實踐支隊在漳州村落調研走訪
鴻漸村是漳州著名僑鄉,跟随鴻漸村村民松姨的腳步,支隊成員先後參觀了城市綠洲、黨員示範路、鄭和廟、鄉村大講堂等地,深刻感受到了鴻漸村的文化底蘊,也更加理解讓文明鄉村與産業同興旺,以精神文明建設為統領,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工作齊抓共管。

圖為實踐支隊在漳州村落調研走訪
而在沙坂村黨支部共建活動中,我們了解到該村極為重視黨員發展及黨建活動,定期開展組織生活會、民主測評、紅色參訪等活動。在危房改造、疫苗接種等基層工作中,該村黨員也很好地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通過與沙坂村黨支部聯合共建,支隊成員收獲頗豐,大家認識到黨員不隻是身份、是榮譽,更是責任,是擔當。
不僅如此,支隊成員還參訪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在南門紅色文化館,支隊成員通過觀覽圖片、實物、雕像、沉浸影像,仿佛置身那段角美人民積極參與支前,用鮮血與生命解放廈門的峥嵘烽火歲月。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每一步都是用烈士的生命鑄成;紅色精神永不懈怠。
十天漳州實踐已結束,在這短短的十天裡,支部成員們圍繞着建黨百年和“雙循環”兩大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多個村莊召開黨支部共建活動,了解當地基層黨員發展及黨建工作開展情況。“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支隊成員們感歎,何其有幸能有機會到基層學習,此行收獲滿滿,吾輩更當自強,踏着先烈足迹,學習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永不懈怠的奮鬥狀态,積極投身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