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博鳌亞洲論壇20周年,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00名代表與會,包括數字支付、“一帶一路”合作、産業變革等在内的多個熱點話題被讨論。在“數字支付與數字貨币”主題論壇上,博鳌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發表了對于數字貨币的看法。
目前市場上數字貨币有兩大主流,一類是以比特币為代表的私營加密貨币,更多被視為可投資的數字資産;一類是各國央行相繼推出的央行數字貨币,承擔着法定貨币的職能。周小川稱,不管數字貨币還是數字資産,都要為實體服務。市場在推進數字資産發展的同時,要注意數字資産對實體經濟的好處是什麼?
周小川坦言,“我們經曆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發現金融脫離了實體,比如影子銀行、衍生品這些純粹變成了金融機構之間的投機交易,和實體沒有聯系了,就容易出問題,以至當時一些國際大行的領導、交易員們看不懂,很難做好内部控制。”
因此,他進一步強調,要區分數字貨币和數字資産,對于比特币這類數字資産,并非當前要下結論,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國,涉及到金融創新的東西要弄清楚它對實體經濟的好處。
在業内人士看來,央行數字貨币和加密貨币兩者的區别在于,央行的數字貨币是由央行發起,承擔着法定貨币的職能;而比特币等加密資産更多是一種可投資的資産,并不能看作是由央行發行的有儲值功能的貨币。考慮到加密資産目前仍處于發展早期,能否更好承擔投資功能還有待商榷,這也是各國關注的重心。
另外,相比其他各國,數字人民币的試點走在了前列。周小川在論壇上介紹了數字人民币推出的背景。他稱,中國央行最開始做數字貨币主要是從零售角度考慮的,中國零售市場巨大,擁有14億用戶,因此開展數字貨币的初衷就是為建立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體系,而非要做批發系統或是人民币國際化。
周小川還強調,當前中國央行仍以做好基礎工作、做好零售系統的升級換代為主。做好零售系統,提高零售系統效率,是開展其他業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做批發系統、跨境支付等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對于多國央行數字貨币實現跨境支付的可能性,周小川認為,從長遠看,貨币也許會向一體化或更簡單方向的發展,但目前還不行。他解釋道,每個國家都有宏觀調控的情況,有自己的貨币主權,在制度上和别國不一樣,有的國家還有一定的外彙管制,并不是那麼容易取消。
“因此,如果發展CBDC(央行數字貨币),很多國家都會有各自的CBDC,都是以本國貨币為基礎,在使用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規矩,這種情況下,數字貨币跨境使用的互操作性是很複雜的。”周小川稱,要充分尊重各國的貨币主權,利用數字技術照樣可以大幅提高支付的方便性,但不是某個貨币一統天下的做法。
來源 | 博鳌亞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