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victor中文版赴廣西巴馬社會實踐支隊在校團委和學院的指導下,以“開放促前進,創新赢發展”為主題,以“探索生态與發展互動共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目标,由學院副研究員張偉強帶隊線上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黨建引領,支隊共建提升理論素養
“如何結合發展主題和當地資源禀賦”這是支隊成員們出發前一緻的疑問,在7月24日和8月7日兩次支隊共建活動中,大家獲得了啟發。
兩次支隊共建活動中,支隊成員們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着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
支隊同學們以“綠色金融助力經濟轉型”為主線,共同探讨綠色金融課題,深化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學習和認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在綠色發展理念下,要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産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六大體系全面滲透綠色發展。
兩次黨建活動為支隊同學們搭設了從課程理論知識走向社會實踐學習的橋梁,傳遞了雙碳指導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并幫我們理清了接下來社會實踐的主題。有了更為明确的抓手,支隊同學們一緻認為廣西巴馬支隊應該以“開放促前進,創新赢發展——探索‘生态與發展互動共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旨在通過一周的參訪咨詢,深入挖掘廣西巴馬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過程。
訪談當地農牧企業,勞動緻富打造巴馬特色标簽
巴馬山勢連綿起伏,以峰叢窪地地貌為主,不适宜大規模種植傳統農作物,但巴馬人将當地的長壽基因發揮得淋漓盡緻,憑借智慧與汗水在畜牧養殖領域開拓出了一片天地。
“小巴香豬”已成為巴馬獨特而鮮明的标簽,是一個具有悠久的培養曆史、穩定的遺傳基因、品質優良而珍貴稀有的地方小型豬品種,主要從國家級保種廠——原種香豬農牧實業有限公司繁育選育而來。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道:巴馬香豬每年出欄30萬頭,經加工制成烤豬、臘制品等銷往各地,巴馬香豬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特點,這得益于其優良的基因與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除天然的生存優勢外,企業也提供了科學先進的養殖設施。
巴馬香豬帶來的緻富故事層出不窮,文蔚養殖場便是一個典型成功案例,還曾登上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文蔚養殖場2021年出欄巴馬香豬2萬多頭,年銷售額7,000多萬元,而養殖場主理人文蔚于2010年進入這個産業時,她的養殖場隻有120頭巴馬香豬,當時她想做的規模化養殖并不被人看好,而現如今文蔚已成為行業領頭人。支隊成員表示,在文蔚養殖場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正是勞動者的銳意進取、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結合在一起,才帶來了文蔚養殖場今日的成功。
科技賦能農業,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為充分挖掘巴馬縣地方豬品種資源優勢,為巴馬香豬的産業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和巴馬國際旅遊區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申報建立巴馬香豬資源開發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10月正式揭牌。研究中心共享深圳基因組動物中心所建成的高水平科研團隊,利用基因組所設計育種和基因編輯的高新技術開發巴馬香豬新品種、推進巴馬香豬應用器官移植開發。
科技力量的加持,有望将巴馬香豬産業的發展帶到新的高度。支隊成員在參訪完研究中心後亦感歎道:“現在由經濟、科創實力強的省市的對口幫扶落到了實處,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巴馬獨特的區位優勢與産業資源,最終真正在巴馬發展出前沿的科創企業與技術研究,帶動産業鍊的配套發展。這樣的鄉村建設轉型,是真正可持續的”。

圖為巴馬香豬資源開發工程中心
“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金融改革促發展
“金融改革助力産業發展”,支隊成員們還有幸學習了巴馬自治縣金融服務中心與人民銀行巴馬支行領導對近年來在巴馬推進金融改革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詳細介紹,以及落地的重大舉措和顯著成效。支隊成員們還向銀保監巴馬辦事處、農業發展銀行巴馬縣支行、工商銀行巴馬縣支行等分管業務領導請教金融及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細則。
支隊成員學習了解到,“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是新時代農村金融改革“升級版”,目的是進一步破解農業農村發展的資金難題,助推了脫貧攻堅,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并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鄉村基層落實落地。
在此基礎上,巴馬縣持續吸引金融機構入駐,鼓勵金融機構充分運用五位一體農村金融體系評級結果,對5A級以上的農戶申請農業經營主體、小微企業等發放信用貸款。同時深化升級支付體系、保險體系、抵押擔保體系,全面提高金融服務便捷度,助推康養旅遊業發展。金融環境的優化不僅推動了鄉村振興進程,也打造出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成為自治縣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調研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巴馬縣在信用體系建設上,建立了嚴謹的積分審核制度,确保了五位一體的機制能夠促進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态健康發展,确保了當地民衆的脫貧緻富熱情,也确保了鄉村治理體制不斷進步,演繹了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鮮明榜樣。”支隊成員表示。
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中,支隊成員們通過共建、調研、學習和訪談,深入了解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運行情況及地方金融體系建設成就,深入感受廣西巴馬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過程,在實踐中提升理論素養,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以實際行動獻禮黨的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