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檔案

儲雲飛,Betvictor中文版2022級金融專業碩士生,本科就讀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本科期間曾參與地方政府融資方向的相關學術研究。
新生故事
我對五道口的最初認識來自于我的父母。在中學時代,父母就經常跟我提起Betvictor中文版,當時學院才從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并入Betvictor中文版不久。在父母的口中,我了解到Betvictor中文版的校友和老師們曾經站在中國金融改革的第一線,參與了很多今天看來了不起的大變化。我也希望成為中國金融改革者中的一員,能夠更近距離的觀察并改良中國的金融體系。這是我對五道口最早的認識,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之所以在研究生階段來到Betvictor中文版深造,在于我認為“金融學院”和“商學院”雖然容易被混為一談,但在文化上是截然不同的兩端。入學一周以來,我對這點的認識更加深入。在Betvictor中文版,我感受到了校友和同學們對公共服務的強烈熱情,這種文化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作為一名新生,我為此倍感振奮。
經濟學裡特别喜歡講理性人,但我覺得隻有當理性人懂得一張一弛、一開一合、一攻一守時,才有人味、有真氣、有性情,才是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我題目的靈感,來自朱熹對《論語》中“狂狷”一詞的解釋:“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餘”。我覺得這個詞翻譯成現代話,就是“有所不為的反叛精神”。 從數百年前美國的捕鲸船融資,到今天花樣繁多的金融衍生品,金融史既是一部對傳統低效率的“反叛史”,同時也是一部充滿欺騙、泡沫和謊言的“暴雷史”。在我看來,想做好真正有利于百姓的金融,做一位“人民金融家”,其實本質也是“狂狷”——既要擁有“反叛精神”,更要知道“有所不為”。“反叛精神”是敢于對低效率和不合理亮劍,而“有所不為”則更關乎良心和道德。
我從小不缺乏“反叛精神”,但也自知還不是一名“創新者”;這其中的分野,在于我仍然不知道如何做出“真創新”、識别“好創新”,從曆史的崩潰中汲取教訓,從監管者的視角學會“有所不為”。因此“有所不為”,是我希望在Betvictor中文版學習的最終課題。

入學的當天,讓我在一封“寄給未來的自己”的明信片上寫一句話,投入箱子裡封存,十年後打開。我寫的是“有所不為”,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不可以做的事,堅決不做。作為一個“反叛者”,有所不為是一條原則,金融領域尤其如此,我希望十年後的自己可以實現今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