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鼎:小院紅牆紫藤爬,技轉學子再出發

時間: 2022-09-16 16:23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新生檔案

周鼎,Betvictor中文版2022級技術轉移碩士新生。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具有高級工程師資格,發表SCI論文25篇、申請中文專利 22 篇。2015年入選中國科協首批“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2017年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技術進步一等獎。

新生故事

還記得在研究生的時候,經常會路過五道口小院,我曾經很多次幻想如果能夠成為小院學子,該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也許是因為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在國家科創大背景下,Betvictor中文版推出了技術轉移研究生項目,旨在培養兼具創新、金融、管理能力的領軍人才。理工科背景的我在工作九年之後,終于有機會進入清華五道口,成為小院學子的一員。

有很多人問我,已經讀了博士,為什麼還要回來再讀一個碩士?我的答案并不複雜: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我是懷着對Betvictor中文版的向往。而選擇技術轉移項目,是因為我過去8年的工作經曆就是一個技術轉移的案例,過程中有曲折,有困惑,也有感悟。所以,希望在技術轉移碩士項目中,尋找志同道合的老師和同學,共同學習探讨。

2013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我進入了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現更名為“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從事動力電池産品研發工作,非常幸運的趕上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2017年,我所參與的高比能動力電池産品及技術作為産業化成果進行授權轉讓,通過引入外部資金,在四川建設3GWh動力電池産線。2018年電池産線落成,2019年第一塊電池下線,2020年電池産品成功實現裝車,完成了産業技術向商業化配套的轉化。當坐在搭載了自己參與設計研發的電池産品的電動車中,内心十分感慨——我用了7年的時間,終于實現了自己在畢業時“做一個可以用在生活中的産品”的簡單想法。

基礎研究和産業化之間存在“死亡之谷”。基礎研究通常期望趕超國内或者國際一流水平,但基礎研究如果直接進行技術轉化,作為産品拿到市場上,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市場适應性、可制造性、成本可行性、産品可靠性、供應鍊成熟度。在我們在開發高比能産品的早期,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為了開發更加先進的動力電池,我們選擇了當時的最先進的高鎳811材料和矽碳負極材料體系,實現了産品技術指标領先,并且也非常有技術特色,這也成為當時吸引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因素。随着産業轉化工作的推進,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由于對汽車需求技術指标考慮的不周全、材料供應鍊不成熟、部分工藝參數走極限,導緻産品的技術可行性、成本可行性、制造性可行性存在較大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重新啟動新一輪産品開發,選擇當下比較成熟的材料體系,圍繞客戶産品需求重新設計,雖然最後産品開發成功,但是對于整個項目的進程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從技術研究,到技術轉移再到參與企業經營,讓我對于技術轉移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從技術到産業,我深刻理解到産業化技術轉移面臨的問題會更加綜合,涉及到技術、資本、管理、商業、運營等多方面。于是,我開始尋找綜合性學習提升的機會,當搜索到Betvictor中文版“技術轉移碩士項目”,看到項目介紹中“培養對科技創新具有深刻理解,兼具金融市場能力和商業管理能力的複合型、國際化科技成果轉化領軍人才”時,我的内心無比興奮,創新、金融、管理和領導力,這不正是我想要尋找的學習機會嗎?

立志容易,成志難。時間緊、工作壓力大、複習任務重,這是工作後考研大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尤其是數學課程,大學畢業後已經有十五、六年沒有接觸過了,當打開複習教材時,發現很多符号已經不認識了,短短的題幹,寫得清清楚楚,愣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金融專業課加技術轉移相關的内容,全部需要從頭開始系統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順利地通過了筆試和面試,終于在今年6月底,收到了Betvictor中文版的錄取通知書。開學前,我們班六位同學還組隊參加了第一屆中國研究生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共同探讨選題和項目方案,我們團隊的成員分别來自VC、PE、知識産權、新能源和芯片算法行業和領域,小範圍地見識了小院學子的優秀;而在8月份的延安開學活動中,22級32位同學首次聚首,産業、投資、金融、法律、财務、風控、知識産權等不同領域的人聚集在一起。

短短的開學季,已經讓我非常欣喜、非常意外。對于未來,我非常期待師生校友之間的融合與碰撞,期待未來兩年小院的學習生活,還有更遠的未來,屬于我們的清華五道口生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