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26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召開,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受邀參加,并在25日下午的“Retail Investors: On the Fence?(散戶投資者:持觀望态度?)”環節發表演講。

圖為張曉燕
在美國金融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據主導地位,但散戶投資者同樣不可或缺。對于尚未涉足投資的美國民衆來說,資金不足、對潛在虧損的擔憂以及缺乏投資知識是主要障礙,53%的散戶投資者每月至少調整一次投資組合。自新冠疫情以來,美國散戶投資者的交易量顯著增長并持續維持高位,主要受政策和科技的雙重驅動。政策層面,三輪财政纾困支票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美聯儲的降息政策刺激了風險資産投資。科技方面,交易應用程序的普及大幅降低了交易門檻,社交媒體的影響力也日益滲透到投資決策中。
與美國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散戶投資者雖然僅持有20%的股票份額,卻貢獻了高達80%的總交易量。在中國未投資的民衆中,“害怕虧損”是不投資的首要原因,此外,“不懂如何投資”和“沒有足夠的錢投資”是次要的原因。在投資組合調整頻率上,42%的中國散戶投資者至少每月調整一次投資組合。中國散戶投資者的交易量占比在疫情期間及之後呈現穩步下降趨勢。中國在促進散戶健康發展方面主要側重于政策引導和投資者教育。政策層面,中國政府積極鼓勵長期資本發展,例如通過保險、社保、養老金及ETF等工具引導長期投資,并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吸引更多外國機構投資者。投資者教育方面,中國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多樣化活動,并将金融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
在當前充滿不确定性的全球經濟環境下,多元化投資仍然是管理風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股票和債券的回報通常呈現較低甚至負相關的特性,通過構建包含股票和債券的多元化投資組合,能夠有效降低整體風險。
ETF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簡單且成本效益高的多元化工具。張曉燕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套投資三步法:首先是前期準備階段明确投資目标、時間範圍、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回報;其次是深入理解ETF的分類和相關費用等;緊接着是實際的投資步驟,包括“配置”資産,然後“選擇”具體的ETF産品,最後則是“持有”并定期“評估表現”和“再平衡”投資組合。這種結構化的投資者教育框架将複雜的投資決策過程分解為可管理的小步驟,顯著降低了投資的認知門檻和實踐難度。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投資,特别是智能投顧,正日益成為散戶投資者的重要工具。智能投顧通過自動化算法提供并執行金融建議,其核心功能包括高效的信息處理和個性化建議。它能夠迅速處理海量的市場數據和新聞,提供及時的市場洞察和警報,并能深入分析個體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财務狀況等畫像,進而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資組合建議。這直接針對了散戶投資者在“知識、信息劣勢”方面的痛點,提供了智能化的決策支持。
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彙聚了來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位的商界、政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學術界嘉賓共議全球熱點話題,分享真知灼見。
在參會期間,張曉燕還接受了央視财經、人民日報、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北京商報等多家媒體的采訪,就黃金的投資風險、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助力可持續發展、民營企業家信心、大模型發展、外資放開等問題發表了觀點。
在接受《央視财經》采訪時,張曉燕表示,黃金市場的供需情況、各國央行的财政政策都是非常複雜的,一般的投資者可能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預期到未來的變化。當前黃金價格的波動性非常大,難以達到避險的投資目的,投資風險較高。
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時,張曉燕回答了關于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如何助力可持續發展、《民營經濟促進法》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等問題。張曉燕表示,新質生産力通過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發揮作用,用創新的方式來改善經濟環境應對國際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企業家出海也為中國高質量地對外開放奉獻力量。《民營經濟促進法》最直接的作用是給企業家注入信心,法律的頒布肯定了民營企業的重要性。
在接受CGTN采訪時,張曉燕回答了企業家信心恢複的關鍵因素。張曉燕表示,國家穩定的大背景下,政策不斷發展、改善并正向支持着民營企業的發展,豐富的市場機遇和暢通的金融渠道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資本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接受《北京商報》采訪時,張曉燕回答了有關金融大模型落地的瓶頸、外資準入放寬對國内資本市場影響等熱點問題。張曉燕表示,金融涉及到千家萬戶的錢袋子,監管對金融大模型落地的要求非常高。同時,倫理問題是金融大模型落地的另一約束。外資的先進操作和理念能夠幫助我國資本市場實現高水平、高質量的發展,境外投資者和境内機構投資者投資優勢不同,可以利益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