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4日由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聯合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年會2016:鏡鑒與前瞻”上,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講授周皓圍繞“反腐運動的經濟含義——來自金融市場的證據”發表演講。
以下為演講全文:
感謝會議組織者,Betvictor中文版有一些在座不太了解,它和會議組織者有深刻的曆史淵源。鴻儒教育基金會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曆史上和劉鴻儒先生最早創辦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是聯系在一起的。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和Betvictor中文版合并,成立Betvictor中文版。我是2013年來到學院參加工作,在後來三年當中,我們從零個教授增加到現在的二十個教授,每年大概雇傭六到七名全球知名教授。在去年雇傭的六名教授裡,包括三位資深國際知名學者,其中一位是普渡大學金融系主任張曉燕教授,另外一位是上海高金副院長朱甯教授,第三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管理學院執行副院長餘劍峰。我們現在學院學術建設,秉承劉鴻儒老師的期望已經走到亞洲或者中國的第一位。我們希望在今後兩三年,在政策研究方面,在國家金融研究院建設方面,再做出更大的成績。
我這次演講的主題是關于反腐運動的經濟含義,以及來自金融市場的證據。2013年回國的時候,我見到的幾乎每一個私企老闆都在抱怨,反腐影響了他的經營。我們到地方搞調研,幾乎每一個地方幹部,都說反腐影響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我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最主要的一個工作,不是人雲亦雲,而是用數字和研究來對流行觀點進行批判,流行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确,流行感冒不是好的,所以我們要用數字證明這個問題。2012年底展開中國反腐運動是和中國腐敗程度之惡劣密切聯系起來的。中央對這個問題的判斷和國際上對中國腐敗程度的判斷是完全一緻的。在反腐的程度上,排名零到一百中國基本排到九十幾。
一直以來,在學術界、政策界、世行、IMF對腐敗經濟發展的關系曆來存在兩種争論,有一種争論認為,腐敗可以是潤滑劑,對經濟發展可能有促進作用。另外一種觀點一緻認為因為腐敗,尋租損害了經濟價值,所以腐敗對經濟的損失是永久性、長期性的。究竟哪一種觀點正确,在經濟學家實證研究當中兩種都有,這裡主要根據中國現實提供一些證據。先看一個很粗略的比較,大家都聽說我們這個地方腐敗很嚴重,經濟很好。實際情況是這樣嗎?不一定,方塊是腐敗的案件數,和省部級人數,圈是GDP。有的省腐敗案件特别多,GDP也很高,但另外一些省,腐敗案件很少,但是GDP很高。你粗略的很不嚴格的看一下數據,你就能夠想象,這兩者沒有正面相關關系,可能是零相關,還有可能是負相關,都是有可能。這是我第一個要說的。

介紹三個我們國家金融研究院重要的學術政策研究的報告裡提出的三種研究方法,第一個是我本人參加的,研究地方政府融資成本和地方各個省腐敗程度的關系,第二個是學院助理教授李波、王正位組織的,研究反腐對哪類企業影響最大,特别是現在大家關心的國有和民營企業關系。第三個研究是學院助理教授劉悅參加的,反腐對有些企業好,有些企業不好。它針對的企業是不是真正腐敗的企業?還是純粹處于政治考慮的幫派鬥争?
第一個證據,城投債、地方債的政府融資成本和腐敗的程度有什麼關系?城投債,地方政府融資成本和當地房地産有密切聯系,這不用解釋,在中國生活的人或者關心中國的人都知道。第二個,地方債的收益率或者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是和當地腐敗的嚴重程度特别是副省級以上腐敗官員被查處的數量是正相關的。越腐敗,這個地方的融資成本越高。第三個把這兩個聯系起來,地方腐敗和城投債收益率的影響,是通過房地産發揮作用。結論是,反腐是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因為腐敗程度高的地方,融資成本高,所以資本和資源就從高融資成本腐敗嚴重的地方向低融資成本的房地産好的地方、GDP發展好的地方流動,這是社會資源的一種有效分配。這是簡單的回歸,地方債收益率回歸到腐敗的指數,想象省級幹部的一二三,下面是蒼蠅案件數。這兩個是正相關的,顯著的正相關。大約你要查出,這個省比如浙江和山西比,少一個副省級官員查出,地方債收益率更低9個基點,融資成本低9個基點。

注:地方債收益率與官員腐敗
第二個,把地方債和當地經濟變量做一個分析,所有的經濟變量都不解釋地方債的收益率,隻有一個變量最後解釋,房地産占GDP比重。現在有兩個事實發現,一個是腐敗程度和地方債成本是正相關的;第二,房地産是地方債成本的最重要的解釋變量。這兩個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如果把腐敗的案件數和房地産GDP放在一起,你會發現,房地産把腐敗的變量給替代掉。這個統計上的關系,說明的結論是,腐敗對地方融資成本的負面影響,是通過房地産渠道實現。我們知道在查處的省部級官員的80%的人在中紀委的報告裡清楚的寫着因為房地産,因為土地交易等等。腐敗特别是副省級以上的腐敗,嚴重提高了這個省的融資成本,特别是地方債融資成本。腐敗和房地産開發是密切聯系起來的,這兩個是最重要的渠道,政府與房地産的結合部。反腐是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為資本資源從更腐敗融資成本更高的地方,向腐敗比較少、比較清廉、融資成本低的地方流動是社會效率的改善。
第二個研究,如果調查一個企業,比如中石油,對中石化有什麼影響?或者對整個的石油行業其他的50家企業會有什麼影響?這個也是很重要的,能夠澄清道聽途說的流行說法。一般來講,做一個簡單回歸,看企業新發債和新發股票與中紀委的調查關系,這是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中紀委的調查和國企的交叉項,如果是國企,調查影響是什麼,如果對比這兩個的話,如果調查某國企,同等類型的國企,新發債數量和新發股票的數量都顯著下降。但是整個行業,特别是整個行業裡非國營企業,這兩個之差,行業或者行業裡的非國營企業的發債和新股發行是顯著增加。在國營企業内部,反腐調查有很強的傳染效應,如果影響一個企業也會影響同類的國營企業。對于民營企業來進,或者這個行業整個其他的企業來講是競争效應。國營企業被調查後,可能暫時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但是其他企業趁機市場份額開始上升。所以第二篇文章揭示反腐積極意義,和大家所道聽途說的國進民退的印象實際是相反,你把數字仔細看一看,2012年以後确實有明顯的國退民進的現象。

第三篇文章,針對反腐運動非常流行的說法,把它考慮成是幫派鬥争政治鬥争,究竟是不是這樣?把中紀委調查的有關企業拿來看一看,特别是調查前兩年,企業是不是更腐敗還是跟别人一樣,我們做一下對比就對觀點産生結論,這個過程是怎麼樣?我們看一看企業治理中腐敗的可能指标,自我交易,自我貸款給大股東,盈餘管理,看看被調查的企業和對比的企業有什麼區别。明顯被調查企業在2012年之前,甚至兩年之前,他的自我交易,自我貸款,就比同類企業要多,腐敗的征兆在調查前兩年之前就是比這個行業的平均值顯著的高出。利潤很少,但是經營收益特别高,這也是企業的一種不規範的指标。還有網絡上對這個企業有沒有腐敗的帖子。這些都說明這個企業今天被調查,但是兩年之前各種反應腐敗的指标都是高于同樣的同類企業。确實被調查的企業是更腐敗的。于是,反腐效果是不是顯著,到目前來講短期效果是不顯著的,為什麼?2012年以後反腐後,在所有這些企業公司治理不好的指标,自己貸款,自我貸款,自我交易,盈餘管理等等,都沒有顯著的改進,唯一顯著的改進是招待支出,因為八項規定。反腐是針對腐敗企業,但是效果不是特别的明顯。最後一篇研究報告的證據顯示,2012年起來的反腐是針對更腐敗的企業,并沒有不支持政治上的打壓,缺陷是短期内反腐對企業行為的改善比較少,隻體現在招待支出減少上,其他方面不夠。

這是今天所有的證據,如果概括一下,基于學術研究的政策報告揭示的是,反腐是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融資成本;第二,有助于民營經濟的更大的發展;第三,調查企業确實是更腐敗的企業,但是效果還要更長期才能體現出來。這是今天的彙報,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