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2年到2022年,
是屬于“金融黃埔”Betvictor中文版的新十年。
一樹一樹的花開,直至青山滿春色。
紫藤幾度開落,
見證着校友們的初心如磐,笃行緻遠。
引才育才,立德樹人。
“紫藤”專題,走近從清華五道口出發的他們。
校友檔案

高玥,Betvictor中文版2018級碩士,現就職于中國人民銀行。
至今還記得在大三下學期,我參加清華五道口的研究生保研面試,我在自我介紹中說:“希望自己将來為中國債券市場添磚加瓦。”彼時的我,利用假期的時間在投行做着與債券承銷相關的實習工作。2018 年 9 月,我踏入小院的大門。在小院的那幾年,想要投身央行事業的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生根:中國金融改革事業的種子
研一時,剛入學的我已經提前一年申請到了 2019 年夏天去香港外資投行實習的機會,原本以為自己未來就是一位“investment banker”(投資銀行家),但是學院的新生教育為我指引了另一條路。新生教育中,我第一次深入學習了央行在金融監管體系中發揮的重要職能,了解到我們國家在國際經濟金融監管體系的話語權有待提升,國内金融市場的規範化、成熟化和國際化還有一段路要走。當時,我萌生出了一個想法:如果我能參與其中,為國家金融改革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對我而言必定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學院的諸多課程從理論框架、實踐探索的角度為我打開了宏觀研究的大門,讓我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研一下學期,我報名參加了學院組織的央行參事室實習,幾個月的學習時光,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央行“調研立行”的氛圍——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紮實細緻的調研,都為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石。央行人踏實勤懇、注重調研的作風深深吸引着我。
而我此後前往香港投行實習的時候,每天結束工作後開始複盤思考一天的内容,我發現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已經潛移默化地開始轉變:以往站在一級市場的角度,更關注哪些行業賽道發展前景好,有高估值;而現在,我開始主動思考,相比境外市場,境内的金融市場有哪些不成熟、不完善之處。那時,想要參與中國金融改革事業的想法已經在我心裡生根。
發芽:小我融入大我的獲得感
在小院的兩年,我一直置頂了一個微信群,群名是“研團 family”,作為學院的研團總支書記,對我來說,研團總支就像一個小家。
在最初開展研團工作時,我有一個模糊的想法:研團的創新型活動怎麼開展,不應隻由研團的幾個代表決定,而是應該由學院的全體同學決定。帶着這些思考,我和研團的小夥伴們共同奮鬥:每周五晚上的書記團例會記錄了我與小夥伴們的種種策劃與構思,“PBCSF 研小團”公衆号記錄了每一次活動的精彩瞬間,一起拍攝的《青春告白祖國》視頻見證了各個支部共同的青春時刻,電腦硬盤裡近 20GB 的研團工作文件夾記錄了每一個團員基礎工作的痕迹。
在研團總支,我深切體會到了将個體小我融入集體大我帶來的獲得感與價值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奮鬥,如果我們所辦的活動能夠讓身邊的同學有所收獲,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圖為在校期間組織學院研團總支活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有幸和同學們加入國慶閱兵儀式 的“偉大複興”方陣。站在長安街上,看着載着老兵的車輛在我們等候區幾米開外經過,我們朝他們揮手,呼喊着“您們辛苦了”,而有一位老爺爺身闆筆挺地向我們敬禮,雖然他的胳膊在顫抖,但我從未見過那麼堅定有力的目光,那一瞬間我就紅了眼眶,突然明白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從何而來,而我們這一代在新時代中身兼重任:每一個個體都是一朵小浪花,彙聚起來就能形成新時代的浪潮。

圖為參加國慶閱兵儀式的學院同學的合影
(第一排右三為高玥)
還記得研二時在學院黨委委員的學生開放交流時間中,我曾經向學院老師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選擇去做政策研究,我曾經做過的業界實習會不會是走了彎路?而我得到的回答非常一緻:不用擔心,凡是走過的路,都會留下印記,你曾經的業界實習經曆會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市場,從而有助于做研究。彼時的我聽完老師們的話懵懵懂懂地點了點頭,而踏上工作崗位後參與的第一份調研就讓我真切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正是因為有這些經曆,我在與市場主體溝通時,才更加有針對性,知道哪些信息是市場發展的關鍵點。曾經的業界實習經曆并不是沉沒成本,而是成為我曾經積累的寶貴财富。
入職央行後,我背上行囊,來到了我們黨的夢想起航地—浙江嘉興, 成了南湖湖畔的央行青年。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我不僅接觸了不同類型的調研,更是做了很多其他“行當”:做了政策直播,成了當地的志願者,寫了報紙通訊稿,進行了理論宣講……這一切的經曆,都與我在五道口小院的學習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圖為高玥在嘉興市企業服務平台直播間解讀跨境電商外彙政策
我走進了嘉興市企業服務平台的直播間,成了一名特殊的“主播”— 在線解讀跨境電商外彙政策。準備直播的日子對我而言是一段新鮮的知識旅程:每天接觸跨境交易的業态、規則和政策細節,找科室裡的領導、同事學習他們多年積累的“業務寶典”,拿着本子畫清了各類交易的流程圖和涉及的政策細節。某天晚上看着厚厚一沓筆記,我開始思考怎麼才能在直播中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和銀行。突然,我的腦海中浮現了兩年前的那個夏天,在研團做學生工作時與 20 多位同學深度“聊天”的經曆,從而豁然開朗:其實可以觸類旁通地思考,如果要有的放矢解決企業、銀行的問題,就應該多樣本調研,詳細了解不同主體的訴求。于是,第二天一早剛到辦公室,我就撥通了第一家企業的電話,企業的講述激發了我的求知欲,我不斷地追問,不斷地挖掘企業的業務堵點,不斷地做着記錄。放下電話的那一刻,旁邊的同事笑着跟我說:“你聽電話的那隻耳朵都紅了,你一口氣打了兩個小時。”
在五道口小院奮鬥的日日夜夜都留下了印記,指引着我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曾經的我站在台上做着研團競選的演講、主題團日的答辯、研團工作的總結陳述,而如今的我站在台上代表嘉興市中心支行參加浙江省人民銀行系統的黨史理論宣講大賽、嘉興市微黨課大賽,宣講紅船精神;曾經的我與同學們在深夜的小院大廳共同奮戰課程小組作業,如今的我在深夜的青年課題組群裡與同事們反複讨論課題思路;曾經的我與研團的小夥伴們每周商讨策劃部門活動,而如今的我協助科室同事策劃轄内金融系統“我為群衆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項目活動;曾經的我撰寫着班級黨組織生活、研團活動的通訊稿,而如今的我在《南湖晚報》上發表“銀行聯絡員服務在路上”主題系列活動的通訊稿。
雖然離開小院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但不知不覺間,五道口人“不怕苦, 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精神已經融入我的工作生活。在嘉興市中心支行的每個早晨,我都會聽到以“讓我們一起為央行事業添磚加瓦”為結尾的上班鈴聲,而這也正是我在職業發展道路上最大的願望:把個人的事業融入國家的事業中,成為一名有擔當的央行人,讓投身央行事業的種子開花結果,這對我而言是最幸福的事情。
(本文節選自《紫藤花開:離開清華五道口之後2012—2022》相關篇章)

《紫藤花開:離開清華五道口之後2012—2022》
Betvictor中文版 編
Betvictor中文版出版社出版
内容簡介:2022年是Betvictor中文版成立十周年。本書旨在生動展現Betvictor中文版這十年間的育人成果,通過十年來五十位畢業校友講訴自己的故事,展現他們離開校園之後的發展軌迹及成就。他們紮根中國大地,走向廣闊世界,把握和順應時代大勢,将個人生命融入曆史的洪流,将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之中,成為中國金融向前發展的關鍵力量,做與偉大中國夢同行的清華五道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