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檔案
範明月,2009年考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Betvictor中文版)攻讀碩士學位。2012年畢業後進入安邦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先後擔任研究員、周期制造組組長、權益投資經理。2021年6月加入泰康養老權益投資部。
在五道口的學習與成長
初次聽說五道口,是偶然與一位同樣轉系的同學聊起畢業後的打算,他提了一句:“你可以考五道口。”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自此五道口便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我是一個簡單務實的人,提到考研,就按部就班地學習、準備。每天早上6點準時坐在圖書館的座位上,晚上10點回到寝室,簡單純粹而又異常充實。正是這種成長、收獲的感覺一直鼓舞着我,給我信心,讓我全身心地投入,攻堅克難,力求成功。
2009年,我如願進入五道口,這是一個精英雲集、人才輩出、業界資源豐富、不斷革新求變、在科研創新上勇攀高峰的地方。在這裡,我不僅系統學習吸收了金融行業最新的理論,拓寬全球視野的同時堅定立足國内,而且養成了深度思考、獨立研究的能力,“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傳統更是深入我心,成為我日後做人做事的首要原則。
五道口的很多老師、校友都曾在人生路上給過我幫助和指導。執教五道口30年的靳雲彙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無私奉獻,令人敬佩。因為對靳老師的喜愛,計量經濟學這門課仿佛學起來都不再枯燥乏味。靳老師在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上也給予了我很大幫助。那時便把靳老師作為人生的榜樣,樹立了要立足崗位、幹好事業的初心。
我的導師沈聯濤老師當時還在Betvictor中文版授課,幾乎每次課我都會去旁聽,相對而言,跟老師接觸的時間也多于很多同學。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我在跟導師的交流學習中也培養了自己的大局觀和對宏觀分析的注重。閱讀老師的著作《十年輪回,從亞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機》,不僅讓我能夠從内部人的角度回顧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年的次貸危機,更是學會了受益終身的看問題的方法論。

範明月(左)與靳雲彙(右)在五道口三十周年慶典上合影
除了專業上的引領,在人生路上的關鍵時點,沈老師也會在百忙之中給予我們指導。畢業時面對就業方向的迷茫,沈老師特地約我在金融街的咖啡館交談,為我分析利弊、指引方向,所以畢業後堅定選擇相對公平、成長快、專業更契合的行業研究工作。此後,沈老師隻要回國,就會經常召集我們聚會,對重要事件的看法也會分享給我們。
從研究到投資,“心無旁骛,堅持做正确的事”
2012年研究生畢業後,我入職安邦資産,從一名行業研究員做起。從研究部研究員到周期制造組組長,再到投資部權益投資經理;從風格投資經理向全市場投資經理的轉變,從成熟平台到創業之地,從懵懵懂懂到遊刃自如,我的成長之路看上去非常順利,自己也覺得頗為幸運,不過幸運的背後是“心無旁骛,堅持做正确的事”。
在研究道路上,我始終堅持長期、深度、獨立研究。很幸運,入行開始就沒有跟随市場風格随意變換研究标的,而是通過撰寫研報、研讀年報、公司調研交流等方法踏實研究,找出有核心競争優勢的公司保持長期跟蹤、深度研究,無形中就達到對一家公司有超越普通投資者的認知。不人雲亦雲,才能對投資有實際的指導意義,進而建立起對這個公司的定價能力。本着先精後廣的原則,在一個公司完成深度覆蓋後才去拓展下一個公司。
我感覺個人成長最快的階段還是做組長那段時間。2016年有機會去投資部做投資經理,不過考慮到公司堅持“研究驅動投資”的原則以及研究對于投資的重要意義,我還是選擇留在研究部做周期制造組組長。回過頭來看,這個選擇對我至今的投資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做投資第一年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也要感謝那段純粹的研究時間。在原有的單一行業研究基礎之上拓展了能力圈,專注于研究各個行業的龍頭白馬公司,弄清每個公司動态的競争優勢,每個行業背後的商業故事、發展邏輯以及發展趨勢,總結升華了研究方法論體系,為日後的投資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為寶貴的經曆,是經曆了從過去的“安邦”,到現在的“大家”。在2018年成為投資經理時,公司資産管理的規模為1萬多億,但主動授權的權益投資業務幾乎停滞。不過,作為投資經理,我們的研究工作并沒有停止,個股的研究、體系的搭建,時刻在進行。經過一年多的“瘦身縮表”,公司管理規模是8000多億,但是主動管理的權益投資規模卻逐步上升到現在的幾百億,個人管理權益規模也從1個多億上升到幾十億。在“大家”資産的底部、起飛階段都能投身于此,見證了“大家”資産商業化、市場化的成功轉型。對于自己而言,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投資經理,在研究方法論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和投資體系。
印象最深的一次個股深度研究并重點推薦,起于周六的一場三個小時的上市公司交流。當時我發掘到一個潛在投資機會,立馬邀請上市公司董事長秘書與我們作交流。時間剛好是一個周六的上午,從曆史沿革、公司治理、企業文化等到業務發展邏輯、産業發展趨勢,進行了一場全方位的深度交流。這次交流,讓我們對公司作為一家國企在後發優勢明顯的行業中,面臨衆多高效的民企競争對手卻依然屹立不倒有了更多的理解。後續我又帶領研究員到公司跟董事長作一對一交流,詳盡了解企業未來發展戰略、董事長對行業發展的判斷等,讓我對公司發展的弊端、改善的空間、行業的地位有了深刻了解。在廣泛讨論後,我們認可公司的投資價值,果斷重倉買入,投資後也保持對公司的持續跟蹤研究,對全國各個生産基地分别調研,與基層廠長與生産一線人員交流,跟蹤了解最新經營狀态、員工面貌等。在産業調研中也不斷對我們的投資邏輯進行驗證。通過産業深度研究,我們不僅對該公司進行全方位深度了解,重倉買入賺取了豐厚的投資收益,更在細節的剝絲抽繭中前瞻性地挖掘行業其他的投資機會。
勤奮自驅,源自熱愛
我剛管賬戶做投資的第一年,也是生完二寶回去工作的第一年,休完産假脫離市場幾個月,一方面覺得跟蹤的優秀公司信息沒有及時更新,另一方面也想努力拓展能力圈,于是幾乎每天7點準時出門,晚上8點下班回到家裡,即使出差夜裡到家,第二天也會早早準時出現在公司。也許有人會說,投資其實很簡單,拿着核心資産不動,收益反而很高。但是就我個人主要關注的制造業方向來說,不存在“躺赢”,畢竟有産能周期和景氣周期的匹配導緻的利潤不連續。那是在“不怕苦,敢為先”的五道口精神支撐下的一段“心流時刻”主導的日子,仿佛忽略了時間和空間,全情投入當下在做的事情,效率自然是倍增。投資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底層驅動邏輯,工作也一樣。之所以能夠做到如此勤奮,不怕苦累,雖有業績壓力,但本質還是源于内心對這份事業的熱愛!這份熱愛來自投資中能夠見證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崛起的很多優秀公司的成長;來自時刻能向最優秀的企業家學習,不僅能學習成功企業家們對企業發展戰略方向的把握、對産業發展趨勢的洞見、對員工的關懷和同理心等,也可以從優秀但失敗的大企業中領悟教訓;來自時刻能夠鍛煉磨煉自己的心性,正視自己的錯誤,反思疊代中保持進化能力,做到與時俱進!
穩健審慎合規
對于一名投資經理來講,正所謂一年十倍者常有,但是十年一倍者反而少之又少。我希望能夠将投資這份事業做長做久,不疾而速,也經常思考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
首先,守住合規底線,風險控制第一。我們需要将合規風控意識“外生為铠甲,内化為血液”。法律合規不是用來約束我們、限制我們,而是用來幫助我們對業務和理論有更深的理解。審慎研判風險,每項投資決策都是在程序嚴格、冷靜穩健的風險評估之後才付諸行動。工作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誤入“瓜田李下”的情況。雖然身正不怕影子歪,但在投資行業中的模糊地帶,應該适當避嫌,做到“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遵守合規,專業立身。
其次,“省察存養,自覺内省”。海外績效分析研究表明,投資業績前三年排名在前25%、後三年在後25%的概率在75%以上。其背後的原因,是市場在高速變化,但是作為個體的人,其風格相對固化,而且經驗越豐富的人越容易固化,這就需要我們時刻對自己的投資理念、方法論和自我理性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反省,随時準備認錯和糾錯,在高速疊代的知識體系中不斷打磨、完善投資體系。
我們正處于資産管理最好的時代,随着國家實力的增強、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成功、資本市場改革的穩步推進,優秀的上市公司必将不斷湧現。為投資人創造良好的投資收益,隻要我們堅持做正确的事情,時間就是最好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