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耀,201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金融學專業(國際金融試驗班),2020年畢業于Betvictor中文版,獲金融專業碩士學位。
夢想源于現實
2017年我有幸考入Betvictor中文版,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當天,我整夜無眠,按捺不住我的興奮和自豪,對于校園生活無比期待。更重要的是,能進入五道口無疑讓我有了更大的信心,點燃了我的夢想——服務實體的金融夢。
進入五道口學習之後,我的眼界和心态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學院的使命是“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希望我們能夠養成大局觀,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揮自己的作用。得益于學院先進的教學理念,我們從背誦教材、答題和考試中解放出來,獨立思考如何發現各類現實金融的痛點以及如何從實地出發解決問題。而金融中最宏大、最深刻的問題就是服務實體企業,利用金融工具讓市場更有效率。
在吳曉靈老師的院長之夜活動中,我更加深刻認識到金融是服務行業,在解釋2017年銀行資金的空轉問題上,她告訴同學們:“銀行看不懂行業,找不到好項目,那麼多錢沒地方去自然就空轉了,但是真的沒有好項目嗎?”在衍生金融工具課程上,張曉燕老師給我們布置了很多現實的案例作業,我們發現就連大量高端複雜的衍生金融工具,實體企業也在運用着,而且與他們的經營息息相關。我意識到實體企業與金融的結合有着無數的實現路徑和方法,有着成功的多種可能!
我的1/N的選擇
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職業路徑,我覺得有三條主線:第一條,加入各類金融機構,運用各類現有的服務實體經濟的工具和手段為實體企業服務,畢業後同學們進入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機構,為實體企業提供貸款融資、上市指導、交易支持、資産定價等各類服務,同學們也将獲得更高的薪資回報。第二條,加入政府部門,通過參與各類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利用“看得見的手”支持和服務實體經濟,這條道路要對從業的同學們進行層層選拔,我認為是成長較快、眼界更高但是門檻也高的途徑。第三條,直接加入實體經濟中,參與到實體經濟的生産和發展之中,利用金融的邏輯為實體經濟提供各類支持。
在三條道路中,我最後選擇了第三條路,直接參與到實體經濟這個選項中,我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第一,我的背景較單一,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都是學習金融學專業,金融知識比較紮實,知識結構也比較完善,但是對于金融領域之外的研究知之甚少,也沒有相關的實習經驗,對于實體經濟運行和公司發展等問題的理解淺嘗辄止,也沒有學習相關的技術和專業知識,直接去專業的金融機構可能在未來發展和關鍵問題的理解上存在較大的問題和缺陷,容易變成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第二,我對于實體企業的生産特别感興趣,我特别崇拜如洛克菲勒、卡耐基這樣可以看清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勢并創造現實财富的企業家,希望多多接觸實體企業的運轉和财富創造的過程,探究财富的來源、實現的途徑和必備的要素,特别是希望學習到的這些寶貴經驗和技能有朝一日能夠在這個偉大時代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第三,金融機構對于實體企業的理解可能受到金融企業經營思維的限制,直接去實體企業可以學習其經營邏輯。隻有更加直接地參與,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實體經濟到底缺什麼,金融應該怎樣服務實體經濟。第四,我想趁着青春年華的時候,有更多不一樣的嘗試。因此,我最終選擇用幾年的時間到實體企業去學習和奮鬥,找尋自己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現路徑。
即便選擇了要直接參與到實體經濟的經營當中,在選擇的過程中我還是面臨了去哪一家實體企業的抉擇。不同于傳統央企,中化能源以市場化為導向,經營靈活,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并且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運用着大量的金融工具,公司還正在籌備上市。我能夠借此機會既了解實體企業對于金融的需求,又有機會快速了解能源行業的現狀和發展,還能真正地介入生産之中,一舉多得。最終,我順利地進入這家企業,開始了我利用金融工具服務實體經濟、改善實體經濟的探索。
我在實體企業的成長
進入中化能源後,按照公司的統一要求,我要在一線生産企業學習工作3年,最後我被安排去了公司唯一的一家生産性企業—中化泉州石化,這是一家現代化的煉油化工一體化的生産企業,也是中化能源公司産業鍊的核心。
來到泉州石化以後,我首先在儲運運行部學習了3個月。這次機會讓我不僅深入學習了實體企業的運轉,更加幸運的是,我和一線的操作員工們一起學習工作了很長時間,特别是一個多月的倒班工作,讓我真實體驗到了一線生産工人的日常生活。這段日子很辛苦,在4天的周期裡,我要上一個12小時的白班和12小時的夜班,節假日無間斷。儲運運行部的倒班生活相對于其他一線生産部門來說更累一些,隻有9個人的班組要負責全廠所有罐區的巡檢,要在管區裡面徒步反複穿梭于各個罐區,往返穿梭一個人負責的片區需要2~3個小時,中間還要根據指令進行各項操作工作。每次12個小時的工作十分充實,晚上難熬的時間也被工作推着走就過去了,我還有幸進行過幾次現實操作,指導我的大哥還開玩笑地說:“你是我們自己人,操作沒什麼問題,外來的人我還不敢讓他幹的。”在儲運的這段日子讓我更加體會到,利潤不是一個一個的數字,它的背後是無數産業工人辛勤的付出和勤勞的汗水,我們的經濟是這些默默付出的産業工人一點一滴、一分一秒積累創造出來的。

圖為李光耀和同事在工作現場
從儲運運行部離開以後,我就來到了泉州石化的财務部工作。我根據公司運用的實際情況和主要的市場關注點,遵循着投資學中經典的宏觀—中觀—微觀分析理念,建立了包括宏觀國内外經濟形勢與彙率變化波動,中觀原油能源市場以及微觀各類油品、化工品細分市場研究,并實時跟進重大現實事件對于企業經營的影響,幫助企業及時應對更多的市場環境變化,抓住原油市場、彙率市場或産品市場的各類機會,為公司追求更多的經營利潤和價值。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習煉化企業的經營利潤及其影響因素,我還在一段時間内負責全廠的經營利潤的測算和财務利潤的分析工作,學習煉油化工企業的核算邏輯,完善現有的效益測算模型。在長時間的效益跟蹤過程中,我見證了原油市場高漲下企業效益的節節攀升,也見證了産品價格由于政策或者突發事件因素産生的斷崖式下跌,看到了突發疫情下各級員工保生産穩銷售的堅守。經過學習和實踐過後,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煉油化工企業的利潤來源以及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各項内外部因素,并努力将市場分析與企業生産結合起來,希望在未來能夠從金融和風險的角度為企業經營提供參考。
金融服務實體之路—任重道遠然我心所向
我發現金融服務實體企業大有可為,在公司的鼓勵下我正在對合理利用金融工具改善企業經營做着不懈的努力。我也更加理解了現代金融思想或許可以在很多地方為企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行業的認識和長期投資。實體企業和資本市場完全不同。來到泉州石化學習工作至今,在測算每個月企業利潤的漲漲跌跌,在做出大量解釋說明工作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企業利潤到底來自哪裡,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到底哪些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借用孟子名言:“人和需借地利,地利尚待天時。”抓住天時,再借地利,萬衆一心,方可成功。認清一個行業的“天時”,選擇最好的項目和賽道,這個才是市場研究的最終目标,也是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好路徑。
對于經營風險的思考。風險的識别和運用是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和核心問題之一,但是實體企業在研究長期經營風險的識别和把握問題上還略顯不足,很多企業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企業經營風險的識别和運用的制度體系,在這方面金融的思想和經驗可能會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對于市場的态度。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當下,每家企業都是市場上的一葉扁舟,都不可能不随市場大浪而逐流。認識市場、把握市場、向市場學習就是企業必須首要考慮的課題,盡早加入到認識市場、把握市場的過程中,學習更多有效的工具,才能為弄潮于新時代做好準備。
實體企業正确運用金融工具。實體企業也會使用大量的金融工具,如何幫助企業認清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運用金融工具,需要對行業、經營風險以及市場變化有着深刻的思考,發揮金融的作用需要建立在對實體的深刻認識之上。我們在學生時代一直在驗算各類相關計算題,在現實中所需要驗算的各類變量不是跟考試題一樣明确可得的,如何準确獲取到計算所用的各個變量是将理論落地的關鍵一步,摒棄空泛和理想的思維,充分考慮到複雜的實物聯系,金融才能與實體聯系在一起。
理想很豐滿,成長很艱辛,現實很廣闊。總而言之,金融服務實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在于你不僅需要了解實體、認識實體,而且需要活學活用金融知識和金融思維。對于很多實體企業來說,這方面的工作是開創式的,有時候甚至需要自己摸着石頭過河。
簡單的事情大家都能做,勇于挑戰困難,才是清華五道口人應有的擔當和責任。金融落地于實踐,金融服務于實體,這是一條正确的路。我将帶着信心和希望堅定地走下去,相信有了信心和母校教授的一身本領,即使前方荊棘遍地,也能踏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