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鵬雷:不為自己設限,交叉再交叉,實踐再實踐

時間: 2022-09-16 16:58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新生檔案

馮鵬雷,Betvictor中文版技術轉移碩士2022級新生。本科畢業于大連海事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于吉林大學法學院。目前為彙業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專利代理師,主要負責知識産權的訴訟與非訴業務。

新生故事

時間回溯到2009年7月,我那時本科剛畢業,帶着滿腔的熱情入職了一家廈門的上市公司,就職于研發中心擔任硬件工程師。平時的工作主要負責電路圖紙的設計,PCB繪制,demo闆的制作、調試與實驗等工作。起初我對工作充滿了熱情,但随着時間的流逝和對工作内容的掌握,這份名為“研發”的工作,其實需要研發的新内容并不多,更多的是在原有電路拓撲結構上進行修改,很難有大的創新和突破,所用芯片也都來自國外的公司,這也讓我意識到我們國家當時的技術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

當發現自己對原有的工作熱情在逐漸消退,前途不明和心有不甘的焦慮困擾着我,令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和迷茫中。本科畢業之後的第一次實踐在看似不盡如人意,但紮實的電子信息理論學習與工程師的實踐經曆,為我之後從事知識産權律師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完成本專業的課程外,我對社會科學産生了濃厚興趣,偶然讀到《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這本書,被其中各種或驚心動魄或離奇古怪的案例所深深吸引,這些案例均是對美國現行的憲政産生深遠影響,其背後蘊含着法官和律師對于法律、人性、制度與政治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洞見。而當時的我,就想成為這樣的人!于是我便開始長達一年的邊工作邊考研的曆程,最終如願考取了吉林大學的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我來到北京成為了一名知識産權律師。我的第一次工學和法律的交叉自此完成,同時也開啟了人生的第二次實踐——司法實踐。

研究生畢業至今,我作為知識産權律師和專利代理師,不僅可以通過代理專利申請案件等方式見證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還能通過辦理知識産權案件或是思考見于筆端的方式參與到推動我國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的大進程中。有時想來,感歎何其幸運!然而,我并不滿足于現狀,依然想通過進修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具體選擇什麼樣的項目攻讀,一直也沒有明确下來。當看到“2022級技術轉移碩士申請啟動”的消息,我一下子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作為知識産權律師,在為客戶提供知識産權法律服務的過程中,有很多糾紛都是在技術轉移的過程中由于股權設計不當和/或者産權約定不明和/或者估值不準等前期工作不紮實而産生的,這些糾紛導緻的結果,不是零和博弈,就是兩敗俱傷,這顯然是不經濟的,更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

随着逆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技術進口的鉗制,很多“卡脖子”技術隻能靠自主創新去突破。同時,全國上千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積聚了我國最具創新意識的科研人才,因此在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必然沉澱了大量創新技術亟待商業化和産業化。但如果沒有技術轉移人才的支持,這些創新技術就難以轉移轉化成驅動國家發展的生産力,而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因此能否培養高質量的、具備國際視野的複合型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就成為影響我國技術創新驅動國家發展戰略取得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而Betvictor中文版在全國首創的技術轉移碩士項目就是想要解決技術轉移人才缺乏的問題,用老師話說就是要培養“科學家的創業夥伴、懂技術的投資人和技術經理人”。反觀我自身“技術+法律”的複合教育背景和實踐經驗,無疑與這個項目完美契合。

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是《中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限制的法經濟學分析》,研究方向是技術+法律+經濟的交叉領域,記得論文答辯完畢後,導師希望我能夠繼續在畢業論文方向上持續研究和實踐。沒想到一語中的,七年之後,我終于踏足Betvictor中文版這個國内頂尖金融殿堂。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在五道口并入清華十周年生日的當天,我也如願收到了預錄取的通知。從此,每年的3月29日就成為我之後人生中值得紀念且熠熠生輝的日子。同時。我職業生涯的第二次交叉也正式開始了,也期待着未來學成之後的第三次技術轉移的實踐。到那時,我希望成為學院所要求的科技+金融的複合型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投身到我國科技創新驅動國家發展的國家戰略中,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做出五道口人應有的貢獻。

回望我從山西晉城的一個小山村走出來,一路求學、工作,有過迷茫,有過焦慮,但也有不斷求索後的豁然開朗和努力奮鬥後實現目标的欣喜。所以我堅信,我現在的每一步,都堅實地落在我人生前進的方向上。

Baidu
sogou